共建彭城期现联动服务产业新生态
来源:LD乐动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06 19:55:48 |阅读次数:110

  徐州古称“彭城”,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年来明确“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的策略,重点打造“343”创集群,涉及钢材、铁矿石、工业硅、碳酸锂、棉花、棉纱、油粕、白糖等期货相关品种,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助力。在8月2日举行的2024产业服务创新会议暨期货业赋能徐州“343”创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恳谈会圆桌讨论环节,行业与产业界资深人士聚焦期现结合服务产业创新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为期货业服务徐州“343”创

  “弘业期货目前在全国的分支机构数量将近40家。”副总经理赵东表示,当初在布局时考虑到,分支机构、营业部一定要和当地产业链靠拢,服务好当地的实体企业,比如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培育机构客户,完善相关资管产品的销售经营渠道上。而江浙地区企业以制造业、化工企业和相关的配套贸易企业为主,致力于帮助客户做好库存管理、风险管理,结合得天独厚的物流优势,使订单效率最大化。

  “海证期货资源禀赋,兼具金融(上海证券)和大宗商品(百联集团、上海物贸股份)属性,公司在产融结合、服务产业客户方面有较多的专业和渠道优势。”海证期货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飙表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近几年公司在“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以农副产品为例,农户在种植后可能面临较大的价格波动,“+期货”可以通过收入险和价格险稳定农户收入。除了价格险外,农户最担心的还有销售能力。基于此,海证期货还探索了“期货++订单”的服务模式,借力流通性企业的优势,既保障了农户的价格问题,又解决了其销售的难题。

  “在产业服务过程中,期货公司要精准定位、赋能产业,明确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的关键角色。”新纪元期货董事长耿林表示,针对地方产业,如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开展深入的期货赋能研究,专注于精品钢材、高端纺织、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通过与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期货公司打通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前瞻性布局和培育交易所未来可能上市的新品种,以抢占市场先机。此外,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构建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多层次、多维度服务体系。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从传统模式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满足企业一直在变化的需求。

  在赵东看来,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聚焦在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随着城市发展、能源结构的转变,客户群体将从“旧能源客户”转换到“客户”,将为产业期现结合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耿林表示,新纪元期货作为徐州本土期货公司,依托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集聚优势,与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打造“现货+期货+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通过跨界合作,构建一个相互连通、共生共赢的产业金融服务生态,促进地方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升级。

  如何制定既符合制度又能保证决策及时性和时效性的套保策略,是当前实体企业面临的课题。

  耿林表示,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一是要有自知之明;二是要有章法;三是要用对人。

  刘飙认为,企业一定有一个清晰的关于套期保值的规章制度,以及清晰的决策机制、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健全的套保方案。

  “现在很多企业做现货是轻车熟路,但未必了解期货,还有好多做期货的企业不了解现货。”刘飙表示,套保业务的开展必须是期现结合,人才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期货人才有两个特性:一是有专业性,既要对产业熟悉,又要对金融工具熟悉,具备专业的技能;二是对宏观形势、行业数据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刘飙认为,期货市场需要既懂现货又懂期货和衍生品的复合型人才。

  “对徐州当地企业来讲,期现结合要实现专业化。”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静表示,徐州的期货公司一定要针对当地的产业集群打磨自己的人才。所谓的期现结合,是期货端不能离开现货做期货,现货端也不能离开期货做现货。在人才建设上,跨界人才教育培训至关重要。徐州当地的企业和期货公司在人才教育培训上一定要“手牵手”,针对当地企业的特质和结合资源禀赋进行人才培养。

  “实际上,期货公司在帮企业建立套期保值制度时也在帮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赵东表示,他们会从基础的期货知识培训,到期货工具的使用、服务案例的分享、套保会计的处理、期现业务的培训,从每个方面各个维度全程跟踪企业成长情况。在帮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提升了期货公司自身对产业客户的服务能力。

  “期货经营机构需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有着非常丰富套保经验的高品质人才。”耿林称,定期对员工做套期保值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合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不应以盈利作为考核指标,避免套保业务转向投机,而应侧重对冲效果的评价,以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提高期货公司在期现结合、期权策略、‘保险+期货’、场外业务及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他说。

  赵东建议,未来,徐州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可建立相关的人才教育培训政策,最终达到“产学研用”的目的,从而赋能地方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